“Linux内存查看及一次释放Linux内存问题处理(Aliyun ecs)”的版本间的差异

来自linux中国网wiki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(没有差异)

2020年2月12日 (三) 03:15的版本


1.linux查看的一般方法:

按照离CPU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CPU寄存器、Cache、内存、硬盘,越靠近CPU的存储器容量越小但访问速度越快

1).free -m  # or free -g 
常用参数为 -m  -g  -h   -s 
#注意 正常情况下free不能太小  不能有swap used 不然一般是有问题的,虽然说少量地使用swap是不是影响到系统性能的 
[root@vm ~]# free -m 
             total       used       free     shared    buffers     cached
Mem:           999        256        743          0         21        136
-/+ buffers/cache:         99        900
Swap:         2015          0       2015

2). top ->M 
一般就可以看到这些使用内存比较多的程序的 
如果这两个看到的不多,但是free很少 那就是有问题了 如昨天

2. 问题来了

Q:
[root@evan]# free -m 
             total       used       free     shared    buffers     cached
Mem:         15950      15229        721          0        331       1020

[root@ ~]# top 
Mem:  16333644k total, 15589488k used,   744156k free,   339752k buffers
Swap:        0k total,        0k used,        0k free,  1044796k cached

  PID USER      PR  NI  VIRT  RES  SHR S %CPU %MEM    TIME+  COMMA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1993 redis     20   0  150m  25m 1144 S  0.7  0.2 373:35.07 mem-serve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20   0 39720  23m 1660 S  0.0  0.1   0:04.27 apach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
重启了常用的服务还是不行  

原因 :
这是因为linux的缓存机制造成的 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测试下

#释放前sync一下,防止丢数据。

至于 sync 命令。它和 cached 有关。它的功能是,把脏页写回磁盘,也就是把修改过的数据还没写到磁盘的数据写到磁盘上。因为内核会延迟提交,每次提交多积累一些数据,以提高效率、降低延迟。没有使用的必要,只会让系统卡一下而已
https://segmentfault.com/q/1010000002439931

sync #释放内存前先使用sync命令做同步,以确保文件系统的完整性,将所有未写的系统缓冲区写到磁盘中,包含已修改的 i-node、已延迟的块 I/O 和读写映射文件。否则在释放缓存的过程中,可能会丢失未保存的文件。
#释放
echo 3 > /proc/sys/vm/drop_caches 

drop_caches的值可以是0-3之间的数字,代表不同的含义:
0:不释放(系统默认值)
1:释放页缓存
2:释放dentries和inodes
3:释放所有缓存

# 这个是有可能影响业务的,建议在适当的时间清理一下
#释放完内存后改回去让系统重新自动分配内存。
echo 0 > /proc/sys/vm/drop_caches 

处理后 
[root@evan]# free -m 
             total       used       free     shared    buffers     cached
Mem:         15950        433      15517          0          3         31


处理问题用到的知识点如下 
######### Linux释放内存的相关知识 ###############

在Linux系统下,我们一般不需要去释放内存,因为系统已经将内存管理的很好。但是凡事也有例外,有的时候内存会被缓存占用掉,导致系统使用SWAP空 间影响性能,例如当你在linux下频繁存取文件后,物理内存会很快被用光,当程序结束后,内存不会被正常释放,而是一直作为caching。,此时就需 要执行释放内存(清理缓存)的操作了。

Linux系统的缓存机制是相当先进的,他会针对dentry(用于VFS,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)、Buffer Cache(针对磁盘块的读写)和Page Cache(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)进行缓存操作。但是在进行了大量文件操作之后,缓存会把内存资源基本用光。但实际上我们文件操作已经完成,这部分 缓存已经用不到了。这个时候,我们难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缓存把内存空间占据掉吗?所以,我们还是有必要来手动进行Linux下释放内存的操作,其实也就是 释放缓存的操作了。/proc是一个虚拟文件系统,我们可以通过对它的读写操作做为与kernel实体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手段.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修改 /proc中的文件,来对当前kernel的行为做出调整.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整/proc/sys/vm/drop_caches来释放内存。要达到释 放缓存的目的,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关键的配置文件/proc/sys/vm/drop_caches。这个文件中记录了缓存释放的参数,默认值为0,也就 是不释放缓存。

一般复制了文件后,可用内存会变少,都被cached占用了,这是linux为了提高文件读取效率的做法:为了提高磁盘存取效率, 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, 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(用于VFS,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), 还采取了两种主要Cache方式: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。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,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。这些Cache有效缩短了 I/O系统调用(比如read,write,getdents)的时间。"
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
2020
改默认为0 的时候报这个错是正常的,无法修改为0,您可以参考一下:
https://www.dazhuanlan.com/2019/10/05/5d986e3c55468/

这边处理重启后会自动重置为0,如果不重启,是会自动恢复为0,您可以参考如下文档:
http://bbs.chinaunix.net/thread-4231822-1-1.html  

3.知识点:

free命令可以显示Linux系统中空闲的、已用的物理内存及swap内存,及被内核使用的buffer。在Linux系统监控的工具中,free命令是最经常使用的命令之一。 常用参数为 -m  -g  -h   -s 

命令功能:
free 命令显示系统使用和空闲的内存情况,包括物理内存、交互区内存(swap)和内核缓冲区内存。共享内存将被忽略
命令参数:

-b  以Byte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。 
-k  以K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。 
-m  以M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。
-g   以GB为单位显示内存使用情况。 
-o  不显示缓冲区调节列。 
-s<间隔秒数>  持续观察内存使用状况。 
-t  显示内存总和列。 
-V  显示版本信息。 

root@service]# free
             total       used       free     shared    buffers     cached
Mem:      32940112   30841684    2098428          0    4545340   11363424
-/+ buffers/cache:   14932920   18007192
Swap:     32764556    1944984   30819572

下面是对这些数值的解释:
total:总计物理内存的大小。
used:已使用多大。
free:可用有多少。
Shared:多个进程共享的内存总额。
Buffers/cached:磁盘缓存的大小。
第三行(-/+ buffers/cached):
used:已使用多大。
free:可用有多少。
第四行是交换分区SWAP的,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内存。
区别:第二行(mem)的used/free与第三行(-/+ buffers/cache) used/free的区别。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,第一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,因为对于OS,buffers/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,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2098428KB,已用内存是30841684KB,其中包括,内核(OS)使用+Application(X, oracle,etc)使用的+buffers+cached.
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,对于应用程序来说,buffers/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,因为buffer/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,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,buffer/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。
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,可用内存=系统free memory+buffers+cached。
如本机情况的可用内存为:
18007156=2098428KB+4545340KB+11363424KB

那buffers和cached都是缓存,两者有什么区别呢?
为了提高磁盘存取效率, 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设计, 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(用于VFS,加速文件路径名到inode的转换), 还采取了两种主要Cache方式: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。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,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。这些Cache有效缩短了 I/O系统调用(比如read,write,getdents)的时间。
磁盘的操作有逻辑级(文件系统)和物理级(磁盘块),这两种Cache就是分别缓存逻辑和物理级数据的。
Page cache实际上是针对文件系统的,是文件的缓存,在文件层面上的数据会缓存到page cache。文件的逻辑层需要映射到实际的物理磁盘,这种映射关系由文件系统来完成。当page cache的数据需要刷新时,page cache中的数据交给buffer cache,因为Buffer Cache就是缓存磁盘块的。但是这种处理在2.6版本的内核之后就变的很简单了,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ache操作。
Buffer cache是针对磁盘块的缓存,也就是在没有文件系统的情况下,直接对磁盘进行操作的数据会缓存到buffer cache中,例如,文件系统的元数据都会缓存到buffer cache中。
简单说来,page cache用来缓存文件数据,buffer cache用来缓存磁盘数据。在有文件系统的情况下,对文件操作,那么数据会缓存到page cache,如果直接采用dd等工具对磁盘进行读写,那么数据会缓存到buffer cache。
所以我们看linux,只要不用swap的交换空间,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内存太少.如果常常swap用很多,可能你就要考虑加物理内存了.这也是linux看内存是否够用的标准.
如果是应用服务器的话,一般只看第二行,+buffers/cache,即对应用程序来说free的内存太少了,也是该考虑优化程序或加内存了。


每天一个linux命令(45):free 命令
http://www.cnblogs.com/peida/archive/2012/12/25/2831814.html

http://www.cnblogs.com/coldplayerest/archive/2010/02/20/1669949.html

手动释放Linux内存的方法
http://www.cnblogs.com/waterdragon/archive/2013/03/01/2938289.html

Linux服务器Cache占用过多内存导致系统内存不足问题的排查解决
http://www.cnblogs.com/panfeng412/p/drop-caches-under-linux-system.html

Linux Used内存到底哪里去了?
http://blog.yufeng.info/archives/2456

http://www.myjishu.com/?p=82

http://www.cnblogs.com/xd502djj/archive/2011/03/01/1968041.html

4.其它常用命令

获得当前系统中运行的最占内存的前10个程序:
ps aux | sort -k 6 -rn | head -n10
ps aux| grep -v "USER" |sort -n -r -k 4 |awk 'NR==1{ print $0}'
ps aux --sort -rss

pmap PID #查看静态内存使用情况
top #按shift+m 按照内存使用情况进行排序。 
ps -ef | grep apache #查看PID 比如是1234
cat /proc/1234/status #查看详细的信息

top -b -n  1 | grep apache
top -b -n 1 |grep apache |awk '{print "cpu:"$9"%","mem:"$10"%"}'

cat /proc/meminfo
ps -eo pid,args,rss|grep apache|grep -v grep|awk ‘{a+=$NF}END{print a}’
 
  http://www.cnblogs.com/panfeng412/p/drop-caches-under-linux-system.html
 sar 找出系统瓶颈的利器
 
yum install -y  sysstat && echo 'ENABLED=”true”' > /etc/default/sysstat && /etc/init.d/sysstat start
 sar -q: 查看平均负载
 
 sar参数说明

-A 汇总所有的报告
-a 报告文件读写使用情况
-B 报告附加的缓存的使用情况
-b 报告缓存的使用情况
-c 报告系统调用的使用情况
-d 报告磁盘的使用情况 
-g 报告串口的使用情况
-h 报告关于buffer使用的统计数据
-m 报告IPC消息队列和信号量的使用情况
-n 报告命名cache的使用情况
-p 报告调页活动的使用情况
-q 报告运行队列和交换队列的平均长度
-R 报告进程的活动情况
-r 报告没有使用的内存页面和硬盘块
-u 报告CPU的利用率
-v 报告进程、i节点、文件和锁表状态
-w 报告系统交换活动状况
-y 报告TTY设备活动状况
 
 http://linuxtools-rst.readthedocs.io/zh_CN/latest/tool/sar.html